2012-08-16

寫文章10式

早前去越南的時候,跟一個中學生談起將來,她說想當文字工作者,還問我要讀甚麼書好。當然我反過來問她,其實她為甚麼喜歡書寫,又喜歡寫甚麼之類。原來這位同學只是喜歡甚麼都抄、甚麼都寫,但沒有甚麼特別想法。於是我就說,文字只是載體,沒有內涵的話也沒甚麼意思,所以不如就讀一些能豐富人的看法與世界觀的科目,例如歷史、藝術、哲學之類。當然,沒內涵的人讀甚麼都沒內涵,反之亦然,但我沒有說出來。

比較令我在意的,是認識了不少很有內涵、很有想法的人,卻沒有動起筆來寫甚麼。一來沒有時間,而更重要是,他們不懂得怎樣寫。因為一個有想法的人,他們的腦中並不是直線的、順序的概念,而是一個龐大的網絡,充滿著大大小小的聯想與經驗,所以要寫成文字,變成可讀的文章時,就是正宗的「不知從何說起」。最後,往往就寫出又悶又不知所云的雜文,寫的痛苦,看的也痛苦,不如不寫。

這幾個關於寫文章的招式,看看會否有幫助︰

1) 誘導期望的標題

這一篇本來叫「如何寫出似模似樣的文章」,但故意改成為「寫文章10式」,因為這種「10大乜乜」的標題,很容易挑動一種「嚴選」「一個比一個厲害」的印象,讀者會被誘導出合理期待;另一個例如我以前寫「攝影道德,to be or not to be」,用經典的名句做起點,讀者自己就會製造預設期望,所以會比較用心讀。

而更重要是,這類題目,可以收窄自己的創作方向,離題有個限度,所謂有線的風箏才飛得遠。甚麼「論中西文化」「世界的未來」之類,算吧啦,好不好?

2) 說個有衝突點的故事

不少人閱讀時跟不上作者的想法,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知道作者想討論甚麼,或者作者想說的事情有甚麼值得去講,所以很快就放棄。事實上也如此,「阿媽係女人」之類的道理不用你花時間去講,要講就講一些「大家平常習慣了,但其實有問題的地方」,所以先用一個日常故事做起點最好不過。

3) 推論要層層遞進

大多數有想法的人,其實在腦海中已經對某些論題作了幾千次的自我辯論,因此一出口的時候,就是相當有份量有深度的看法,但放在文字裏是另一回事。因為讀者是空白的,他們本來就沒有你腦袋中的幾千次辯論,所以比較好的文章,總是先用群眾的想法開始,不斷結論,不斷推翻,再結論,再推翻,寫起來好像很重覆,但讀起來很爽。

4) 冷酷一點

不要太多感情元素,尤其是不要為了文章激情點,故意增加一些虛假的感覺,例如「誠品真是心靈的寄托之處啊」,一個沒深度的人這樣寫尚且不堪,一個有深度的人這樣寫,根本是折壽。冷酷,該句號就句號,最好看。

5) 學一點點文字修飾

甚麼盡量不要重覆詞彙、精簡句子、留意主動賓的配置、別中文英寫之類,這些很普通,講一些特別的︰量詞以動詞或擬聲詞代替。例如「一道彩虹」就用「一抹彩虹」,「一聲雷響」就用「一轟雷響」,字數不變,卻增值了很豐富的內涵,有點文學的味道,不適合推論,但你總會用得著的。

6) 加插外語

Well,其實香港人真的很喜歡忽然加一個半個英文字,anyway,這些都是沒有認知意義的廢話,但它還是有功能的,就是建立一種 (自以為) casual 而 well-educated 的形象。加插這些字眼,確實對文章立論沒有幫助,但對於演繹群眾心態上很有代入感。其他例如插入大陸用語,甚麼「裝B」「他媽的」之類,都有相類似價值,故意誇張、陌生,可以強化文章的氣氛。

7) 寫多幾種不同風格

文章很多形式,有些很擅於立體化的推論 (梁文道),有些很擅於聯想式嘲諷 (陶傑),試試每一種都學習,寫得多才會知道自己擅長甚麼。寫文章起初就像拉車上山,寫來寫去都牽動不了一車的想法,寫了一千篇之後,就會變成下山,坐著車子自己會衝前去。

完了。沒錯,所謂 10 式是假的。

The Nok

2 則留言:

Liew 提到...

有三个意见:
(1) 文章有趣,一贯的 cool.
(2) oh ! 其实只有一个。

E 提到...

有趣。有空試試看。